宋功贵:终生坚守偏远山区

发布时间:2018-03-24 12:28:00|  来源:恩施新闻网

太阳河乡梭布垭小学 宋功贵

恩施日报记者 何冶 通讯员 姚瑶

      他是一位老党员,40年来,坚守偏远乡村,呕心沥血,兢兢业业。

      他是一位老校长,40年来,关爱贫困学生,燃烧自己,点亮希望。

      他叫宋功贵,在恩施市太阳河乡偏远山区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40年。40年,太阳河的青松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,他的两鬓也已染上飞雪。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,用自己的行动忠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。

家的感觉 温暖“雏燕”

      “答滴答,答滴答,丫丫想妈妈;答滴答,答滴答,丫丫想爸爸……”国内首部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守望树》的插曲响起,无数人为那个吹着小喇叭的刘小丫落泪,也让宋功贵的形象走进人们心中。

      《守望树》中,梭布垭小学是周围十几个村子唯一的乡村小学,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。老校长宋功贵千方百计解决种种困难,让越来越多的山里孩子不再辍学。

      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,在银幕背后的梭布小学,这一幕真实发生着。在太阳河乡梭布垭村梭布小学校园里,“留守儿童之家”格外引人注目。在这里,“雏燕”感受到了温暖,那是家的感觉。

      梭布垭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,大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。宋功贵发现,很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,上学要走好几个小时,甚至发生过学生路途中掉进水塘的险情。为了孩子的安全,也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学习,2008年,宋功贵决定让学生在学校寄宿。

      春节期间,在浙江打工的张从庆的父母返乡过年,一大早就带着孩子敲开了宋功贵的家门:“宋校长,我们带孩子给您拜年来了。”

      “宋校长真是好人,如果没有他的关爱,孩子不会有现在的成绩。”张从庆的父亲说。张从庆的家离学校很远,他就和宋功贵住在一块儿,一起生活,一起学习。在张从庆眼里,宋功贵既是老师,又是陪在身边的“父亲”。

      如今,从“留守儿童之家”走出的学生已有390余人。宋功贵算过一笔账:学生在城里读书不仅要租房子,还要家长陪读,保守估算,“留守儿童之家”每年给每个家庭节约开支2万多元。

肩挑背驮 忠于信念

      宋功贵的教育生涯始于太阳河乡头茶园村。

      “头茶园,泥巴多,出门就爬坡,粮食全靠拖……”这段上世纪70年代的山谣,唱的就是头茶园村,也是宋功贵出生的地方。1976年,高中毕业的宋功贵选择了三尺讲台。

      办教育,谈何容易!1979年,宋功贵出任头茶园村小学校长,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栋千疮百孔的危房教学楼,60多名学生只能分年级在农户家里上课。宋功贵决心为学生们修一栋教学楼,但头茶园村连维修危房的钱都挤不出来,哪里有资金建学校?

      路是一条山间小道,弯弯曲曲,要翻两道山梁,过一条小河,一头连着集镇,一头连着校址。艰苦的条件,挡不住宋功贵办好教育的信念。他发动老师,用肩挑、用背扛,将建筑材料一点一点背回来。

      石灰从集镇背回,石头和沙从河里背,每天从天刚蒙蒙亮一直背到上午10点,宋功贵和老师们又赶往课堂。就这样干了3个多月,肩压肿了、手磨破了,大家没叫一声苦,也没因此耽误一节课,前前后后背回了1万多公斤石灰、30多立方米木料、400多立方米石料、100多立方米沙子。

      为了凑钱,宋功贵将自家山上的树砍了10根,还把500元奖金捐了出来,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18元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。在他的感召下,村民纷纷出劳力、捐木料,合力建起了一座420平方米的学校。

      孩子们终于搬进了新教室。这时,宋功贵才想起自己家里的两个孩子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。当他回到家里,看见大娃正在给小娃喂饭,这个没被困难压倒的铁汉子眼泪夺眶而出……

言传身教 以德育人

      宋功贵常说:“道德品性的培养比知识教授更重要。” 他结合学生心理,提出“三爱”教育,即爱国家、爱家乡、爱家庭,让学生结合身边小事,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
      为了实践“三爱”教育,他一方面在梭布小学施行以学生为主的“合作讨论式”教学模式,打破教师讲、学生听的“一言堂”教学陈规。他要求老师合理安排时间,采取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推进教学,努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、自发学习;另一方面,他结合多种课外实践活动,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切身体验怎样爱国家、爱家乡、爱家庭。

      3月20日下午2点,天空晴好,宋功贵带着学生在白奉公路集镇段清扫垃圾。这件事,在宋功贵的倡议下已坚持了10年。清扫结束后,宋功贵和老师们带着学生去学校的菜园里种菜。

      “看着脏地方在我手里变得干净,我感觉很自豪;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菜,我感觉特别有意义。”五年级学生陈杨欣说。对此,宋功贵表示,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,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,回到家还可以帮家里做家务和农活。

      说起40年的从教生涯,宋功贵最骄傲的事并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,而是“我带出来的学生都‘成人’了”。

关爱学生 视如己出

      “他把学生当成自家的孩子,做什么都心甘情愿。” 梭布小学的一位教师说起宋功贵和孩子的故事,一说一箩筐……

      1999年夏季,四年级学生黄双意外致使左腿粉碎性骨折,宋功贵将他背到医院治疗,并帮忙垫付医药费。

      在马林小学任教时,宋功贵主动承担起特困生万祖生的学习费用,并为他家送去衣服、被子。

      在梭布小学,宋功贵包揽了特困生刘光富的生活、学习费用,先后去他家20多次,经常接送他上学放学。

      2000年,宋功贵担任双河岭小学校长,学校五年级一位叫小左(化名)的学生跟着年过八旬的爷爷生活,家庭十分困难。那一年,小左辍学了,前去家访的宋功贵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100元钱,对小左的爷爷说:“只要您孙子上学,他的学习文具我包了。”

      “把学生当成亲人,当成自家的孩子,做什么都心甘情愿。从当教师的那天起,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,工作的时间越长,爱得就越深。”宋功贵说。

      宋功贵不仅用爱来关怀学生,还用耐心、和蔼的作风,为学生传授知识,和他们交心谈心。他在学校建立入户家访活动制度,并以此为基础,建立了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之间互动教学良性机制,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。

        来源:恩施新闻网

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